便秘是指粪便干硬、排便困难或大便次数骤然减少。
一、观察
在居家生活中,主要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便秘。
1.排便频率:排便次数减少,每周排便少于3次。
2.排便费时:大便有感觉后蹲厕的时间大于10分钟(不看手机、全神贯注)。
3.排便费力:觉得解大便要特别用力才能像挤牙膏那样挤出一点点,有的甚至需要用手去按压肛门、抠大便才能解出。
4.排便不净:排便不净、不爽,解了又感觉没解完,一天要分多次排便。
5.粪便形状:大便含水量少,大便干硬,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。
二、护理
1.食疗
(1)水:早上空腹饮一杯温水,刺激排便,保证每日饮水量达2000~3000ml。
(2)膳食纤维: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(2022)》推荐膳食纤维的摄入在25~30g。可多吃水果、蔬菜和粗粮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。
2.养成习惯:每天固定时间排便,理想的排便时间是晨起或餐后两小时内;如有便意,请立刻上厕所,如患者不能到洗手间,可用便盆、坐便器或尿不湿;不可随意使用缓泻及灌肠等方法。
3.环境:拉上围帘或用屏风遮挡,避开进餐时间。
4.姿势:身体前倾,稍稍抬起脚跟或脚下垫矮脚凳,使上身与大腿呈大约35度角。
5.按摩:大便前进行腹部按摩,有助于肠道蠕动,刺激粪便向肛门推进。
方法:以肚脐为中心,双手顺时针方向按压腹部,掌心适度用力,时间约15分钟
6.通便药:如采取以上方法仍无效或效果不佳,可口服通便药物,如番泻叶、乳果糖等。使用镇痛药同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使用通便药,预防便秘。
7.肛门塞剂: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常用的有开塞露、甘油栓等,使用时请仔细阅读说明书。
使用说明:肛门肌肉松弛的患者可能无法保留半小时,建议患者塞药时取俯卧位身姿,不能俯卧可以左侧卧位并适当垫高臀部,挤完后可以用手夹紧肛门减少药液流出。不要蹲在厕所用开塞露,也不能刚挤完就去排便。
8.中医药治疗便秘:以整体观念、辨证论治为特色,根据年龄、体质、伴随症状等差异进行辨证,同病异治,进行个性化治疗。
(1)中医穴位贴敷:大黄、冰片、莪术各60g研制成粉末状,每次取8g加醋及适量的蜂蜜调制成糊状敷于神阙穴及涌泉穴上。
(2)耳穴压豆法:选取直肠、小肠,实证配肺、胃,虚证配肺、内分泌、肾进行贴压,并用手指进行按压刺激。
(3)穴位按压:手指按压双侧支沟穴5~10分钟,由轻到重,以有酸麻胀痛感为度。
(4)食疗原则:辨证论治。
1)宜食清淡滑润、平和之品。少食甘腻荤腥厚味、寒凉之品,如部分水果、蔬菜,以防滞中腻膈、助热伤津加重病情。
2)食疗结构要合理。适当增加润肠通便的食物,如蜂蜜、芝麻、核桃仁、奶油、西梅、火龙果等;含粗纤维食物,如芹菜、韭菜、粗粮、笋类,增加食物残渣;适当食用产气、利便食品,如土豆汁、萝卜;含B族维 生素的食物,如豆类、粗粮、番薯、马铃薯,促进肠蠕动。
3)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如大蒜、辣椒、烈酒、浓茶。
4)饮食过程中注意辨证施膳,切不可单食泻下之品以通为快,应辨证用药。
5)传统运动健身护理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。
6)必要时寻求中医,特别是中草药的帮助,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9.肠造瘘术后便秘者:应寻求专业帮助,在专业指导下完成护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