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诊记(十七)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5/3/28 12:52:47 人气:6834
江杨清董事长旅居荷兰之时,因以中药治疗皮肤病效果较好而闻名。近年来在国内坐诊,也有许多皮肤病患者久治无效者前来求助。尤其一些反复过敏的皮肤病,以及皮肤病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,各种治疗减小不明显,运用中药治疗后,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。以下举近期验案两则:
案例(1)过敏性皮炎
林某某,女,32岁
初诊:2012年10月10日 今年二月开始不明原因皮肤过敏,反复发作,头面部皮肤红肿,瘙痒剧烈,头面部皮肤颜色较红,抓破渗水,全身肢体皮肤水肿。舌红,苔净,脉细弦。此风热外受,营分不清之候。
白菊花15g 蝉衣6g 白僵蚕10g 黄芩10g
山栀10g 龙胆草10g 槐米20g 紫草15g
生石膏30g 玳瑁片10 银花20 连翘15
白鲜皮30 车前子15 泽泻15 14剂
二诊:2012年10月22日 头皮瘙痒好转,全身水肿已消退,自觉,唯头皮仍痒,尚有少许皮疹。舌红,苔净,脉细弦。风热挟湿伤阴之候。
野菊花30g 山栀10g 黄芩10g 白茅根30g
车前子30g 泽泻15g 玳瑁片10g 银花20g
连翘15g 白鲜皮20g 龙胆草10g 紫草12g 14剂
六诊:2012年12月26日 面部皮肤已正常,头皮皮疹已清除,未见水肿。舌红,苔净,脉细弦,再守原法。
黄连6g 丹皮15g 茵陈15g 车前子15g
野菊花20g 银花30g 山栀10g 黄芩10g
白茅根30g 玳瑁片10g 紫草12g 龙胆草10g
赤芍15g 生地20g 15剂
2013年夏,患者因它病前来就诊,诉皮肤过敏经治疗后情况一直稳定,未见复发。
【按】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常见,产生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,比如花草、粉尘、螨虫、日光,少数为药物、动物皮毛等等。过敏原的检测虽对避免今后接触过敏有所帮助,但治疗主要依靠中医中药,较之西药抗过敏对症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经治愈后少有复发,即可以除根。中医辨证论治在于对皮损的观察和发病部位,皮疹红斑颜色的深浅以及对舌、脉象的观察,或风热,或湿热,或营血有热,是否夹有风邪等等。同样是过敏,治法同中有异,必须仔细辨别,切忌一人一方。
案例(2)湿疹伴胎漏
杨某某,女,39岁
初诊:2013年11月11日 胸背、腹、大腿部皮肤有较密集红斑,如高粱米至绿豆大小,基底轻度浸润,轻度瘙痒,抓之轻度渗出,伴少许结痂。五月前曾行“卵巢囊肿术”,现月经色深量少。舌偏红,苔少,脉细滑。辨证为湿热内蕴,郁久伤阴,胞宫受扰。
生地30g 白茅根45g 丹皮18g 赤芍15g
土茯苓30g 紫草15g 槐米30g 白鲜皮30g
山栀10g 玳瑁片10g 龙胆草10g 车前子15g 14剂
二诊:2013年11月26日 皮疹减少,颜色变浅,药后大便略溏。一周前尿检呈早妊反应,阴道见少许流红,小腹偶痛,乏力。脉细,舌尖红,苔薄黄。治疗当以清热安胎,凉血止血,少佐益气扶肾。
生地30g 丹皮12g 赤芍12g 黄连6g
黄芩15g 苎麻根20g 杜仲炭10g 桑寄生12g
苏梗10g 太子参15g 山栀10g 白豆蔻6g 14剂
三诊:2013年12月16日 大腿、背部皮疹消除,阴道流红已止,小腹已适,唯胸部尚有浅红色斑片状皮疹。近感冒咳嗽,咯少许黄痰,舌脉大致如前。
上方加槐米15g 桔梗6g 银花15g 连翘12g 前胡10g 21剂
【按】此患者湿疹,根据皮疹和舌脉表现,显属湿热内蕴,热重于湿,病位在肝脾。由于见有舌红、苔少、脉细,可判断为湿热伤阴。治疗上除清热利湿外,佐以滋阴。14剂后,皮疹好转,并已妊娠,但阴部少许流红,要注意是否先兆流产。治疗上要注意清热安胎以保胎,同时清热药的选择以黄连、黄芩、苎麻根等既能清热又能安胎的中药为主,与初诊时清热药的使用有不同。由于药后出现大便溏,可知寒凉伤脾,脾胃素禀功能偏弱,所以二诊时加用苏梗、白豆蔻,既顾脾胃,又能安胎,终使湿疹得以明显改善,又达到保胎顾脾的效果,这是中医药通过准确辨证,药物合理配伍,达到既抓主要矛盾,又面面俱到的效果。
马可迅